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

学院动态

关于组织2009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11-20 00:00

 

各团支部、班委会:

200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日程安排日前已确定,请结合本班实际,将活动的日程安排传达到每位同学,感兴趣的同学请上网按关键词“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关键词检索了解这项活动。

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筹备2009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日程安排

时间

内容

备注

2008.11.17—2008.11.23

动员阶段,宣传阶段

动员讲座,交流会等

2008.11.24—2008.12.21

选题指导及方案策划阶段

动员讲座,交流会等

2008.12.22—2009.05.10

项目调研活动

结合2008年社会实践

2009.03.23—2009.05.10

作品制作阶段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专项讲座

2009.05.11

公布食品学院初评结果

学院内部交流

2009.05.12—2009.06.14

参加学校挑战杯准备阶段

修改论文

2009.06.15—2009.07.01

参加自治区挑战杯准备阶段

学院安排培训及讲座

2009.07.02—2009.11.中旬

优秀作品参加国家挑战杯准备阶段

 

 

附:1.什么是“挑战杯”

2.“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3.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学生创新团队项目申报表

 

 

 

 

 

 

 

 

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代章)

2008.11.17

 

 

1.什么是“挑战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苏步青、钱三强、费孝通、卢嘉锡、朱光亚、周光召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大赛的竞赛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目的是:引导和激励在校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自1989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的1000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的20多所高校,先后共有20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前九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将邀请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共襄盛会,使“挑战杯”走向世界。

“挑战杯”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科研水平,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理念,体现了我国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随着国家以“科教兴国”为主战略的深入实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口号,“挑战杯”赛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历届获奖者中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绩的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更重要的是,“挑战杯”赛事培育和造就了从大学生个体到所在高校,从一所大学到一个省市再覆盖全国的青年学子课外学术创新实践体系,17年来,200多万大学生得以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一创新的舞台上,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与之相适应,各省市主管部门和高校则将“挑战杯”赛事构筑为创新教育的系统工程,搭建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组织保障体系,以国家、城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推介、成果转化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这些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为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

这项活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自1989年以来已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举办过八届,特别是近几届参与高校、关注媒体都在不断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竞赛活动十分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题写"挑战杯"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也为竞赛题了词,苏步青、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也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由于“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和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成为学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成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界接触和物色优秀科技英才、引进科技成果、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从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校的重视,从第五届开始,香港中文大学等七所香港高校参加了竞赛,更加丰富了“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内涵,在华人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随着“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声誉远播港澳地区甚至欧美发达国家,对高校的学生课外科技与学术活动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的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挑战杯”自1989年以来已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十届。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09年11月回到北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上一条:让“挑战”之风入住心间--------记食品院“挑战杯”动员大会 下一条: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关闭